專家學者共話知識產權法修訂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的重要戰略決策。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的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為創新提供動力之源和有力保障,創新驅動戰略能否落實,能否有效實現預期目標,既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也需要知識產權學界貢獻自己的獨特智慧和力量。近日,由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等承辦的“2012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年會暨知識產權法律修改問題論壇”在蘇州舉行。在短短兩天的交流研討中,專家學者們以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的修訂為主題,圍繞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和健康發展進行了十個專題討論。
“十八大剛剛結束,我們從事知識產權工作非常關注的就是看一看十八大報告對知識產權是怎么表述的。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撼,因為歷來政府工作報告都沒有這么多地講到知識產權,也沒有像這一次把知識產權提到這樣一個高度,比如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開幕式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慷慨激昂地說。他認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緊密相關,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因為各國的法律各有特色,這些國家的權利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布局,也使很多國家在權利保護上也有它的彈性和特點,它不是單一化的,不是一種超國家的純粹的國際規則在指導。無論將來怎么全球化,它所確定的共性的規則都是一個大的規則,細的都是由各個國家和地方制定。”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孔祥俊在解讀知識產權地域性和全球性之間的關系時如是說。
在專題討論會上,來自深圳大學李揚教授語驚四座:“《商標法》正在進行第三次修改。與前兩次不同程度帶有被動性、局部性的修改不同(第一次修改是為了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次是為了消除加入世貿的法律障礙),本次修改內無政治任務壓力,外無國際形勢逼迫,是自覺、主動進行的修改,可以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地展開。”他認為,必須將《商標法》修改為一部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高品質法律,必須堅持劉春田教授反復提倡的法治思想和民法原則。
討論期間,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商標法》的修改必須以純正其私法屬性為重心。雖然出于適用方便目的,可以將程序性規范和保護私權的實體規范放在一部法律中加以規定,但絕不能因此而混淆視聽,模糊商標法的私法屬性,甚至掛著私法的羊頭,賣著行政管理法的狗肉。
民法原則中最精要的內容就是私權保護原則。該原則要求,必須堅決摒棄商標權是公共權力或者行政權力的觀念,毫不動搖樹立商標權是私人財產權的信仰。商標權是私權,商標法是財產法,是私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渡虡朔ā返臍v次修改都是向民法的回歸,這種回歸不能因行政權力的強勢而改變,不能因少數人照搬西方知識產權法理論而迷離。
法治思想要求,必須根除根深蒂固的部門立法體制造成的思維缺陷,放棄狹隘的部門利益,立足宏觀大局,著眼于市場經濟和商標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進行修法。必須有效控制行政權力插足市場經濟領域,干涉、改變、處置甚至廢棄商標財產的現象。必須正確處理商標立法、司法和行政的關系,商標行政不得超越立法限定的權限范圍,更不得僭越司法,甚或凌駕于司法之上,涉足私人商標財產糾紛。
另據了解,目前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已與蘇州市合作建立長三角知識產權研究基地,首創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服務地方創新戰略的新方式;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已擬定方案,計劃明年如期舉辦亞洲知識產權國際交流會。